概述:家庭教育名家(孙云晓+李玫瑾)专题讲座视频推荐 |
孙云晓,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曾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玫瑾,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李玫瑾教授在理论研究中发现,很多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都和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心理抚育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很多父母问我说孩子800遍了就是改不了,怎么办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习惯培养并不是随意的,人的一种动作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一个习惯,如果这个动作重复90天就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要遵循五个关键步骤。
社会上存在不少家庭因“爸爸忙,没时间管教孩子”,也有一些家庭开始重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开始抽出时间陪孩子,但由于不善表达,而不知从何入手。父亲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父亲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孙云晓这样说:
很多人都因为孩子选择一个足够好的学校而焦虑,但是研究表明: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决定孩子学习好坏的、影响孩子发展前途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一、孙云晓老师视频
孙云晓老师首先提出中国当前教育面临着四大挑战,接着重点分析了男孩的四大危机,即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以及产生这些危机的原因。在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孙老师提出了因性施教的应对措施。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孙云晓,点击访问
好好做父亲,孙云晓,点击访问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孙云晓,点击访问
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1-4),孙云晓,点击访问
二、李玫瑾老师视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认为:18岁之前,孩子成长主要有两个时期,一个是12岁之前的“依恋期”,一个是12-18岁的“青春期”。12岁之前的孩子依赖和信赖家长,是我们教育孩子的重要时期,教育的重点是在家里,而且0-6岁最为关键;而孩子12岁之后的教育就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教育。
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健全的、温馨的,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孩子、教孩子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可爱的。但是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健全的家庭教育遵循着以下教育理念:1.心理问题滞后反应;2.心理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3.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5.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6.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7.改变孩子须先改变大人。
在家庭教育中: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改变孩子须先改变大人。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李玫瑾,点击访问
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一),李玫瑾,点击访问
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二),李玫瑾,点击访问
撰稿: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张润林工作室学员 贾淑勤审核:张润林